整理完《槽边往事》最喜欢的文章后,我又开始全面的翻阅《学而时嘻之》。这里是摘抄下来的一些段落。
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,因此时间不是金钱。时间是围棋:你走一手,牛人也走一手,牛人获胜并不是因为他走比你多,而是他每一手都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。执行这样的效率,需要钢铁般的意志。谁能做到不看无聊的文章,谁能做到不去刷新网页,谁能做到不看电视新闻?牛人都能做到。 (via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)
专制体制内,为了往上爬必须媚上;”民主”体制内,为了往上爬必须媚下。媚上必须卑躬屈膝,媚下必须弱智。 (via 怎样靠弱智言论当选美国总统)
张岱说他为什么要写《夜航船》,讲了一个故事: 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。士子高谈阔论,僧畏慑,拳足而寝。僧人听其语有破绽,乃曰:”请问相公,澹台灭明是一个人、两个人?”士子曰:”是两个人。”僧曰:”这等尧舜是一个、两个人?”士子曰:”自然是一个人!”僧乃笑曰:”这等说来,且待小僧伸伸脚。” 这个故事深刻的表现了中国小文人小知识分子的弱点:对拥有知识的虚荣。人家高谈阔论,说出一两个自己不懂的道理来,你虚心学习就是,能叫个好就更好,有必要”畏慑,拳足而寝”么?等到一旦发现自己也知道一两个人家不懂的东西,马上就”伸伸脚”,整个一知识的势利小人。 (via 最具杀伤力的辩论绝技)
最近几十年以来,随着议员竞选的日趋激烈,竞选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大,这种”远见-民意”矛盾有加大的趋势。当初设计政治制度的时候,参议员任期六年,以确保他们不要整天想竞选,能够从国家长远利益去考虑问题;众议院任期两年,以便让他们更多的代表”直接民意”。然而现在竞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,一个议员每年平均200多天跑竞选,我怀疑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学习”什么是国家长远利益”。这样的结果就是议员直接都代表直接民意去了。 也就是说跟几十年以前相比,现在的美国议员与其说是政治家,不如说是一个”民意中转站”,是政客。他们越来越多的不是自己独立思考国家应该往哪个方向走,而是取悦选民,把自己只是当作选民的传声筒。他们不是”人民中的优秀代表”,而是”各种人民各种想法的代表”。 (via 民主与远见)
物理定律必须处处管用,以至于上帝就算存在也无事可做;而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必须不但能解释已知的现象,还能对未知的现象作出预言。这就是物理学的两个逻辑。 (via 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)
绝大多数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都忽略了失败的公司,因为失败的公司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了,所以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比较成功的公司和平庸的公司。事实上,如果你比较成功的公司和失败离场的公司,你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大的相似之处:对既定战略的全力以赴的投入。赌赢了你就特别成功,赌输了你就彻底失败。所以说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,而是平庸。 (via 分形历史学:谁”敢于”成功?)
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,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。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:最内一层是”舒适区”,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;最外一层是”恐慌区”,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,二者中间则是”学习区”。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,一个人才可能进步。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”学习区”内进行,具有高度的针对性。 (via 怎样练习一万小时)
特技左右票房。未来的电影必将加强这种体验的感觉。看3D电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,有人认为是因为调动了更多的脑神经参与,也就是说最后可能我们会发现去电影院看会比在家看多出一”感”来。这多出来的一”感”,就是掏钱买票的原因。 所以买椟还珠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重视珠,而是因为珠免费。杂志也一样。现在的杂志开始从一本一本向一塑料袋一塑料袋方向转化。………… 微软是卖软件。Linux 是不”卖”软件。Google 是不卖软件卖广告。暴雪是不卖软件卖服务(MMORPG 也算”云计算”吧)。苹果是不卖软件卖硬件。现在我们看到另一个方向是不卖软件卖附件。 (via 买椟还珠的信息时代)
随机分布不等于均匀分布。人们往往认为如果是随机的,那就应该是均匀的,殊不知这一点仅在样本总数非常大的时候才有效。当初 iPod 最早推出”随机播放”功能的时候,用户发现有些歌曲会被重复播放,他们据此认为播放根本不随机。苹果公司只好放弃真正的随机算法,用乔布斯本人的话说,就是改进以后的算法使播放”更不随机以至于让人感觉更随机”。一旦出现不均匀,人们就会认为其中必有缘故,而事实却是这可能只不过都是偶然的。 (via 有一种规律叫随机)
阴谋论者的眼中,没有偶然事件。 然而所谓机会,却往往都是偶然出现的。按部就班上高中,毕业考大学,考得好可以上好大学,这不叫机会。所谓机会,是指现在有一个分数一般的大学,你考上之后发现,这个大学居然今年跟新加坡有交换学生的合作计划,于是你以一个专科院校的分数去了新加坡。也就是说,有时候会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偶然事件,谁抓住了就是抓住了机会。 但是这样的机会很难抓住,比如去新加坡要考英语,于是就只有那些平时英语相对较好的同学去了。这叫做”机会喜欢有准备的头脑”。 阴谋论也是一种”有准备的头脑”,只不过这种头脑是专门否定机会的。如果所有事件不是敌人安排的就是我们安排的,怎么可能会突然有一个我都没想到的好机会?一定是陷阱! 无数稍纵即逝的机会就这样被阴谋论患者错过了。在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中,机会白白的溜走。高手打牌运气不好,是否也是这个原因:他不相信对手可能不按牌理出牌。 巴菲特等待机会,索罗斯寻找机会,本拉登制造机会。阴谋论患者认为所有机会都是别人制造的,所以拒绝机会。 这个世界可能像钟表一样精确运行么?那些传说中一手遮天动不动就倾国倾城的高手,可能真的存在么?只要是人,就会犯错误,而且不可预测自己什么时候犯错误。永远左右大局?可能么? 有的人寻找阴谋论的证据,我说不如把精力用来寻找机会。 (via 阴谋论与机会)
经济学家早就指出,如果每个人都完全从自身”利益”角度出发去投票,民主制度的运行要好得多。可惜大多数人把政治生活当成宣扬自己道德优越感的”精神追求”。 (via 谁来让韩国人清醒?谁还敢当韩国总统?)
GTD 其实就是两点。 第一,清空你大脑的内存。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分门别类,另外存放在一个逻辑性强而又可靠的系统中去。大脑是用来思考的,不是用来记事的。我们的大脑每天耗费太多时间提醒我们该做又没做的事情,应该把大脑从这种思维中解放出来。 第二,把任何任务和项目具体成 actions。树立”next actions”的观念。不管是什么任务项目,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下一个动作是什么?只有这样才能把计划具体化,才能让我们随时把握该做什么。这样一来,在一个给定时间具体采取一个给定行动(action)的时候,我们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,而且对自己的行动选择有信心。 (via GTD 心法)
选民喜欢听的不是这个候选人的政策,而是他从底层一步步到顶层,从贫穷到富裕的奋斗故事。人们对真正的政治议题根本不感兴趣。 竞选专家研究电视广告,形象设计。你只能喊口号,而不能试图”解释”你的政治观点 – 因为只要你一开始解释,选民就会换台。不能在车贴上表达的思想基本上就不能传播。 (via 全面弱智化的美国选民)
我看到很多人谈科研心得,谈的都是那些怎么查文献之类的”科研辅助动作”,真正的科研动作却很少有人谈。 我最近看报道金一南,他特别推崇克劳塞维茨的《战争论》中的一句话,说好的战士”能够在黑暗中发现微光”,而更好的战士则”敢于跟随这线微光前进”。我认为这段话用于描写搞科研是再恰当不过。 阿西莫夫有一段类似的话,也很值得借鉴: The most exciting phrase to hear in science, the one that heralds the most discoveries, is not “Eureka!”, but “That’s funny . . .” - isaac asimov “尤里卡”是个很著名的关于灵感的典故。说阿基米德为了称皇冠的重量,进浴池的时候灵感来了,于是大叫一声”尤里卡”。这个典故是个神话传说。搞科研不是靠这种灵感搞的。真实情况是一个科学家的”感”很多,而且乍看上去谁也不知道”灵”不”灵”。阿西莫夫说,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你突然发现这件事有点儿意思,或者说这件事情有点儿不对。 (via Myth 和 Truth:什么是搞科研)